1日 賴清德召開“政策檢討會議”,就民進黨“九合一”選舉遭遇挫敗進行檢討。 臺“行政院”發言人谷辣斯·尤達卡(KolasYoaka)稱,“環保署長”李應元、“農委會主委”林聰賢、“交通部長”吳宏謀已請辭并獲批準。 2日 美國“在臺協會”(AIT)前處長楊蘇棣表示,臺美應盡快簽訂自由貿易協定(FTA)。 3日 臺灣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因罹患食道癌去世,享年54歲。 臺“中選會”代理“主委”陳朝建表示,下屆“總統”與“立委”選舉是否合并,將于明年初征詢意見,6月決定。 臺“陸委會主委”陳明通出席2018臺港經貿論壇并致詞。針對“九二共識”,陳稱,蔡當局按“憲法”、“兩岸人民關系條例”處理兩岸事務,“是有法律約束力的,把兩岸政治基礎放在臺灣社會有爭議的方面并非務實,少談政治多拼經濟才是人民的愿望”。 臺“財政部長”蘇建榮在“立法院”稱,臺相關部門正加速研擬“海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”專法。 4日 民進黨代理黨主席、基隆市長林右昌表示,民進黨兩度成為“執政黨”,人民已不欠民進黨,稱“我們自己不要再提民進黨過去對臺灣民主的貢獻了!”。 美國參議院全體通過《亞洲再保證倡議法》,涉及臺灣的條文中重申美國政府對臺承諾,并指美國總統應定期辦理對臺軍售。 5日 2018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廈門圓滿閉幕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大會開幕式并發表重要講話。 民進黨發言人林琮盛表示,將于12月10日至14日辦理黨主席補選登記,30日舉行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,2019年1月6日辦理黨員投票,9日公告當選名單。 馬英九參加東吳大學嚴家淦法學講座時強調,“不要排斥統一的可能性,是順著‘憲法’的方式講,而且程序要民主、方法要和平,不能揠苗助長"。 6日 蔡英文就“逼官說”、民進黨的“執政狀態”、“白綠合作”、“公投”結果等政治議題發表上臺后的首次“回廊談話”。 7日 臺“行政院長”賴清德在選后檢討結果記者會上表示,時間一到,就會率“內閣”總辭,堅定離開。 第六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一青年論壇于 7日至9日在福州市舉行。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稱,臺灣“九合一”選舉通過“公投”反對日本核污食品入關,而無法加人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步協定(CPTPP),并稱日可能就此向WTO提告。 8日 上海市臺協會會長李政宏表示,“雙城論壇”的議題主要是大健康、互聯網與環保議題,讓企業家能透過該平臺探索新經濟形勢下的商機。 9日 臺灣地區副領導人陳建仁出席“2018世界人權日紀念活動”,稱“轉型正義是讓每一個人都有了解真相的權利與機會,并讓和解從了解真相開始”。 高雄市長新當選人韓國瑜表示,因目前的工作重中之重是籌組高雄市政府團隊,以及市政規劃,無法出席20日舉行的“雙城論壇”。 10日 臺灣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因病于臺北去世,享年86歲。中共中央臺辦、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、前海協會會長張志軍等向江丙坤家屬發出唁電,前海協會長陳云林親自前往吊唁。 蔡英文出席“第13屆亞洲民主人權獎頒獎典禮”。 11日 臺“行政院長”賴清德與六大工商團體召開“最新經濟策略座談”,許勝雄、王文淵等企業界人士出席。 第四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開幕。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黃志賢、原文化部部長蔡武、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式。 蔡英文就面包師吳寶春事件發表談話稱,吳寶春聲稱自己是中國臺灣人、支持“九二共識”是很嚴重的事情。 臺“陸委會”澄清臺灣當局對于兩岸關系發展的政策立場沒有改變,并未研議改變兩岸現狀的新論述。 12日 “臺灣民意基金會”董事長游盈隆率先宣布參加民進黨于2019年1月初舉行的黨主席補選。 13日 蔡英文與臺北市長柯文哲公開會面,兩人就臺北市政問題交換意見,未談政治。 臺北市觀光與傳播局局長陳思宇宣布參加“立委”補選。民進黨推出綠營臺北市議員何志偉參選,加上國民黨籍市議員陳炳甫,再次形成“藍白綠”三方競爭態勢。 14日 民進黨桃園市長鄭文燦、屏東縣長潘孟安、新竹市長林智堅、臺南市市長當選人黃偉哲、嘉義縣縣長當選人翁章染與前“立委”陳其邁聯名推舉“行政院秘書長”卓榮泰參選民進黨主席。 蔡英文會見“日華議員懇談會”會長古屋圭司眾議員一行,期盼“日華懇”持續協助深化臺日關系,做臺灣的國際后盾。 由臺灣《旺報》、廈門《海西晨報》、新浪網共同主辦的“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”活動在臺北揭曉,“望”字以511871票拔得頭籌。
責任編輯:左秋子 |